苗期:发病后,根茎部患病处发黑,部分出现溢缩的情况,湿度较大时可观察到白色霉状物。染病数天后,幼苗叶片萎蔫、干枯,最终整株死亡。
成株期:发病后,根茎部或叶柄变褐腐烂,植株失水萎蔫,最终枯死。叶片发病时,一般从下往上发展,严重时叶面出现褐色的不规则形坏死斑,最终叶片腐烂。
一、花椰菜黑根病的症状
1、苗期发病是主要危害根茎部,使得发病部位发黑,有些植株病变部位溢缩,潮湿时可见上面有白色的霉状物,染病后数天可见叶片萎焉、干枯,整株死亡,定植后通常停止发展,但是个别田块会继续死苗。
2、成株期发病一般根茎部或叶柄会变褐腐烂,植株失水萎焉后枯死,叶片发病时,首先是下部叶片发病,并向上发展,严重时叶片上散生不规则形的褐色坏死斑,叶片腐烂。
二、花椰菜黑根病的发生规律
1、病原体借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存活,土壤中的菌丝不休眠,营腐生生活,当土壤湿度为20%-60%时,它的腐生能力达到顶峰。
2、土壤温度高,湿度大,有助于病害的发生,另外播种过密、间苗不及时、高温也都会诱发此病。
3、病原体寄主范围广,一旦进入菜园后,极难清除干净,在田间传播主要依靠接触传染,即植株的根茎、叶片接触病土是,便会被菌丝侵染,种子、农具及带菌堆肥都可传播蔓延。
三、花椰菜黑根病的预防措施
1、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植株,使用土壤改良剂调节土壤酸碱度,如果土壤呈酸性,可以每亩施入生石灰50-100根茎。
2、加强肥水管理,在苗期做好保温高燥,避免地温和冷风侵袭,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决定,严防湿度过高,浇水时间应该在上午进行。
3、发病时应该用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50-220克/亩,或20%乙酸铜1000-1500克/亩,每隔7-10天喷施一次,连续几次即可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