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选种:选择当年生嫩芽或茎芽,于3-5月份种植。
2、催芽:将种苗置于河沙中并浇透水,转移至通风干燥处覆膜覆土并每天浇水,直至发芽。
3、配土:使用园土、腐殖土、河沙、骨粉混合配制盆土。
4、入栽:将种苗栽入土壤中,覆土浇水、施稀薄粪水。
5、水肥:每天浇水一次,高温干燥时每天浇水2次,秋冬两季遵循见干见湿原则浇水。每隔15天追施一次稀粪水。
一、怎么种白芨
1、选种要求
白芨是一种有名的中草药植物,近年来有不少的朋友用其种植,那么白芨如何种才合理,首先就要选取当年生的嫩芽或者茎芽将其栽培,通常在春季的3-5月份种植最佳,然后将种苗放在湿度大的环境中静放1-2天即可。
2、催芽处理
然后将种苗放在准备好的河沙中,浇足一次透水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,放在通风性较好的干燥阴暗环境中,上面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,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后,每天浇水一次,加强空气流通,大概1个月后发芽生根。
3、配制土壤
白芨喜欢在疏松性强土层深厚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,可选用园土,腐殖土,河沙,骨粉按照3:5:2:2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,然后在盆内加入适量的腐熟的堆肥或者有机肥溶液,浇入适量的水分使之充分混合。
4、入栽种植
然后将种苗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土壤中,将芽嘴的一端向下,保持间距在30cm左右,上面用一层薄土覆盖,浇足一次水分,然后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,切记不宜过多,以促进种苗的萌发生长。
5、水肥管理
白芨喜欢在高湿的环境下生长,最好每天浇水一次,干旱高温天气可每天浇水两次,阴雨天气的时候要进行排水处理,秋冬季节保持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,然后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,浇入少许水分即可。
二、白芨种植的注意事项
1、土壤
(1)白芨对种植的土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,土壤中的腐殖质、有机质含量最好比较丰富,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度要高,否则对白芨块茎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(2)这也就说明,像沙土、重黏土等土壤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。白芨种植地通常是选择沙质壤土、种植地靠近水源地带、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湿、保肥性都要良好。
(3)当然如果在土壤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,我们可在土壤中加入沙子,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。
2、温度
(1)白芨的成活率和温度的关系还是比较大的。如果种植地的昼夜温度过大或者是种植地温度过高、在某季节温度过低等情况下,我们则需要通过人工控温来进行管理,否则会降低白芨的成活率,从而导致白芨减产。
(2)一般情况下,白芨能在温度6到30℃的环境中正常生长,但最适合白芨生长的温度是20-25℃度。当温度低于5℃的时候,白芨就会出现叶子发黄枯萎的现象,所以我们要对种植地的温度进行严格的管理。
3、湿度
(1)白芨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,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浇水,保持种植地的土壤湿润。
(2)但是要注意的就是,田间不可出现积水的现象,当然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连续降雨天气的话,要及时的做好排水处理,以免影响白芨的生长。
(3)还有要注意的就是浇水不能等土壤干旱了才浇,通常是在土壤还有微微湿润的时候就进行浇水,不然对白芨的生长也是有影响的。
4、光照
(1)白芨具有耐阴、怕强光的特点。那么这也就是提醒我们在种植白芨的时候,要做好遮阴处理,防止阳光直射,伤到白芨。
(2)对于光照管理我们要么是选择在有天然的遮蔽条件下种植白芨,确保田间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。
(3)其次就是还可以进行人工搭建棚架,进行遮阴,但还要保持一定的光照,不可是无光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