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作者:果香2025-11-04 09:27:29

菌种选择不当:盲目将椴木上面表现良好的菌株接种至袋料中,未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。

季节安排不当:春栽黑木耳接种过迟,或秋栽黑木耳接种过早,导致养殖期间温度条件不符合要求。秋栽黑木耳种植过晚,或春栽黑木耳接种过早,发菌期间气温不超过20℃,导致发菌速度慢,杂菌入侵。

养菌期间管理不当:发菌前期室温低,后期气温高但未降温,发菌期间未做好通风工作等。

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一、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

1、菌种选择不当: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,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,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。

2、季节安排不当: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,养菌期间超温,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。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,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℃,发菌缓慢,引起杂菌感染,导致菌棒腐烂。

3、养菌期间管理不当:发菌前期室温较低;发菌后期气温升高,没有及时通风降温;发菌期间通风不良,使菌丝活力下降,引起杂菌感染。

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4、耳棚未清理干净或靠近污染源:生产中使用旧耳棚,耳棚未清理干净或未经过;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,引起菌棒腐烂。

5、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。

6、采耳过晚。

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二、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防治方法

1、选好菌种:选择菌龄在35-45天,发菌良好、菌丝洁白,生长粗壮,抗杂性强、产量高、耳片大、肥厚、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。

2、科学安排栽培季节: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,秋栽接种期通常安排在8月~9月,当气温低于30℃时接种,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℃往前推60天~65天接种,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。

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3、适温养菌: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,发菌温度在5℃~36℃之间,适温度为24℃~28℃,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,当气温超过25℃时,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2次~3次,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。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,当气温低于20℃时,应给培养室加温,使培养室温度达到22℃~24℃。

4、管理科学: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、湿度和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,在木耳原基形成期,保持相对湿度在80%%左右,并适度通风;在原基分化形成期,珊瑚状耳芽相当幼嫩,保持相对湿度80%%~90%%,此时如果湿度过大,应立刻停止喷水3―5天,耳基稍干后再浇水,在子实体生长阶段,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,要坚持三干七湿的原则,加大通风,干湿分明,相对湿度保持在90%%~95%%之间。

袋栽黑木耳出现烂棒的原因,可能是菌种选择不当所致

5、适时采收:当子实体耳片展开,边缘变薄,耳根收缩、八分成熟时采收。采收时一手握住菌棒,一手捏住耳根,轻轻旋转,不可在菌棒上留有耳蒂,以免引起杂菌感染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大全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大全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