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地栽种:栽种前深耕翻土,亩施腐熟肥1000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,再整平做畦,选晴天傍晚栽种,株距8-10厘米,栽后浇1次定根水。
田间管理:发现死苗及时拔除并补种,定期除草,合理追施氮、磷、钾肥。
麦冬采收: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,采收后清洗干净泥土摊放在晒席晾晒。

一、怎么种植麦冬
1、整地栽种
(1)栽前须深翻土壤,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肥或厩肥1000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。栽种前再浅耕1次,整平耙细,做宽1.3米的平畦,畦沟宽40厘米,四周开好排水沟。
(2)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。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栽种,在整好的畦面上,按行距15-20厘米横向开沟,深5厘米左右,按株距8-10厘米栽苗3株,不可栽得过深或过浅。

(3)栽种过深,难于发苗,且易产生高脚苗,产量低;栽种过浅,根露在外面,易晒死或倒伏,影响成活率。
(4)将种苗垂直紧靠沟壁栽下,使根部垂直,不得弯曲,否则靠沟壁处不易发根。栽后覆土、压紧,使根部与土壤密接,再用双脚夹苗踩实,使苗株直立稳固。栽后立刻浇1次定根水,以利早发新根。

2、田间管理
(1)麦冬栽后约15天返青,发现死苗及时拔除,选阴天或傍晚补种。栽后15天须松土除草1次,以后选晴天每隔1个月或半个月除草1次,促进幼苗早分蘖,多发根。10月以后,宜浅松土,勿伤须根。麦冬植株矮小,应做到田间无杂草,防止草荒。
(2)麦冬喜肥,合理追肥氮、磷、钾是麦冬增产的关键。通常每年追肥3次,第1次在7月,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、腐熟饼肥50公斤。

(3)第2次在8月上旬,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、腐熟饼肥80公斤、灶灰150公斤;第3次在11月上旬,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、饼肥50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,以促进块根生长肥大。
(4)麦冬生长期需水量较大,立夏后气温上升,蒸发量增大,应及时灌水。冬春若遇干旱天气,立春前灌水1-2次,以促进块根生长发育。
(5)麦冬喜阴湿环境,种植时可实行间作。夏、秋季以间作玉米为好,可减少强烈目光的直射,有助于麦冬生长;冬春季有些地方间作大蒜,但此时正值麦冬地下茎膨大发育期,通常不间作为好。

3、麦冬采收
(1)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。选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,使麦冬翻出,抖去泥土,切下块根和须根,分别放箩筐内,置流水中用脚踩搓淘净泥沙。

(2)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,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,再出晒,如此反复几次,直至搓掉须根,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。
(3)若遇阴雨天,可用40℃-50℃文火烘10-20小时,取出放几天,再烘至全干,筛去杂质即成商品。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,高产时达250公斤。麦冬以粒大而长、形似棱状、肉实色黄白者为佳。

二、麦冬炭疽病的症状以及怎么防治
1、发病原因
(1)麦冬炭疽病发的主要原因就是病菌分生出孢子,产生菌丝体,然后菌丝体残留在土壤上,没有清理干净,导致病菌分生出来的孢子和菌丝体,依靠空气和雨水等媒介进行传播,并且感染到麦冬植株,引起病害。
(2)其实通俗来讲就是,病菌通过高温高湿的条件,引发病毒活动,最终导致植株感染病毒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栽种的密度过大,田间的通透性不好,这也是引发炭疽病的一个原因。

2、发病症状
(1)麦冬炭疽病发的初期症状主要表如今麦冬的叶面上。首先能看到麦冬的叶子上面,慢慢的出现枯黄色或者是黄褐色的小圆点,没有经过治疗那么病情就会加重,叶面上的小圆点会慢慢的扩散成各种不规则的形状。

(2)斑点中间出现绿白色的物质,而边缘地区则呈现淡红色,最后导致叶面出现凹状,患病后的椰子变为橘红色。
(3)最严重的是,如果没有进行治疗,会导致植株死亡,损失惨重。

3、防治方式
(1)首先是在冬季或者是春季,清园或整地时,对土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,消毒主要是用百菌清进行喷洒。
(2)栽种的时候要合理控制密度,防止每一面田间过于密集。

(3)最后就是在雨季来临时,每隔一周左右对叶面喷洒代森锌可湿性粉剂+多菌灵和百菌清来进行防治,也可以使用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,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