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小麦播前采取大定额灌水,让50-200cm土层的泥土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%以上。
2、硬化水渠,以减少渗漏。平整土地,提高灌水效率,节省用水量。
3、根据小麦需水特点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,有针对性的进行浇水。
4、采取喷灌、滴灌、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巧,节省用水。
一、冬小麦节水灌溉的技术
1、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。小麦播前采取大定额灌水,使50至200厘米土层的泥土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%以上,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,增长深层根比例。
2、硬化水渠,以减少渗漏;平整土地,提高灌水品质,对骨干水渠(沟)要加设防渗设施。在采取地面灌溉时,要平整好土地,土地平整可提高灌水效率的30%至50%,节俭用水50%以上。
3、灌小麦关键水。依据小麦需水特点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,采取灌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办法。据研究,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(冬前墒情较好),灌冬水的效果较差,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最好;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,以灌冬水和孕穗水的效果较为显然。
4、采取先进的灌溉技巧,采取喷灌、滴灌、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巧,是节水的有效道路。喷灌可比地面灌溉节水20%至40%,其小麦耗水系数只相当于畦灌耗水系数的25%至30%;渗灌比畦灌节水40%左右,滴灌可比畦灌省水4至6倍。这些先进的灌溉技巧通常不导致泥土板结及养分淋溶,有利于泥土水、肥、气、热的和谐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,增进养分转化,从而提高小麦产量。
二、冬小麦对肥料的需求特点
1、需肥特点
(1)起身至拔节是氮追肥的关键期冬小麦返青后至抽穗前,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,养分吸收量迅速增加,这是决定小麦有效穗数、穗粒数的关键期。因此除了将全部有机肥、磷、钾肥和一部分氮肥作基肥外,大部分氮肥主要作起身至拔节的追施。
(2)植株个体和群体矛盾突出冬小麦是单株分蘖的越冬作物,每亩有效穗数与亩产量密切相关。但分蘖期对氮肥有反应,过量施用容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加和植株倒伏。
(3)小麦的长势和分蘖还与品种特性、播种量和播种质量、土壤肥力和墒情、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关。所以春季追肥要根据苗情因地制宜,分别进行综合管理。
(4)轮作施肥要两茬统筹兼顾冬小麦多与夏玉米等轮作,在施肥上应该考虑轮作施肥特点,将两茬作物视为一体。科研和实践证明,两茬高产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当,但磷肥应该主要施给冬小麦,钾肥主要施给夏玉米。
(5)小麦播前适当深耕不仅能满足冬小麦的需要,还为后茬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。
2、施肥方法
(1)具体做法是,首先要明确施肥田块所在的种植区域,将近3年连续高产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%-15%作为目标产量,然后查找相应的施肥量。
(2)关于肥料分配,有机肥和磷、钾肥全部作基肥;对氮肥强调施肥适当后移,除了西部雨养旱作麦区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,华北雨养冬麦区55%作基肥外,其余多数麦区,基肥施氮量不超过总量的一半,其余主要作追肥,在起身至拔节期施用。
(3)冬小麦苗情是土壤肥力、施肥水平和生产管理等综合表现,要以右表为基础,根据具体苗情,分别采取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。